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| 继续访问电脑版
原标题:识敌之常,研敌之变身经百战的石一宸将军在其著作《战法与回顾》中提到,研究敌人,首先应分析他的“常态”,掌握其活动的一般规律;同时,也应注意到敌人可能的“变态”,确保一旦敌人跳出常规,能够有所预见和准备。石将军的著述,对于今天我们研究作战对手仍具启示。研究军事、研究战争、研究打仗,首先就要研究对手。兵法有云:“知己知彼,百战不殆”“知天知地,胜乃无穷”。毛泽东同志曾指出:“摸清了自己部队的脾气,又摸清了敌人部队的脾气,指挥战争就比较有把握,就能打胜仗。”战争是敌我双方你死我活的斗争,谁了解对手更多、更深一些,谁就能掌握主动,制定胜敌之招、想出超前应对之策,对于战争胜利的把握就更大。但研究作战对手,只知道一般情况、了解其“常态”还不够,还须深入了解其“脾性”,掌握其“变态”下的可能性,这才算是研透对手。我军一向注重钻研敌情,善于“识敌之常”“应敌之变”。比如,抗日战争中我军就发现,日军在“扫荡”中不论是“纵横扫荡”还是“铁壁合围”,都有一个共同特点,就是“腹地兵多,边沿地区兵力少,敌占区空虚”。掌握这一特点后,我军就采取“翻边战术”,内外线配合,总能跳出包围、粉碎扫荡。1939年陈庄战斗,我军先诱导日伪军占领陈庄,据以往经验,日伪军会沿来路回撤,可据此安排小路埋伏。但指挥部经过缜密分析,判断敌军极可能采取先沿小路佯撤、再走大路逃跑的“新战术”。事实证明,我军准确判明敌人企图,最后将敌人牢牢困入“口袋”,取得了一场大胜。现代战争不同以往,研究敌人的“常态”和“变态”往往更加困难。革命战争时期受科技能力和认知水平所限,飞机大炮类型多少、性能几何,战术战法特点怎样、有何规律,在一定时期内相对恒定。与敌人交过几次手,就能总结敌人的“常态”,推测敌人的“变态”。但现代战争新技术新装备层出不穷,作战理念、作战手段和作战样式不断翻新、日益丰富,导致战争变量增大、变数增多,刚摸索出敌人的“常态”,可能就已经过时,“变态”则更难以着手。在这种情况下,创新对敌研究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。近些年,全军在作战对手研究方面下了很大功夫,无论是军内军外都在加大投入、持续发力,也取得了不少突破和成绩,但仍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。比如,在研究方向上,有的重“案”轻“理”,有的重“理”轻“案”,还有的重“平台”轻“联合”。再比如,在研究内容上,战略问题研究多、战术问题研究少,情况性、常识性、堆砌性研究多,前瞻性、趋势性、规律性研究少,在研究的体系性和深度上还有待进一步提高。研究敌人的“常态”与“变态”,是备战打仗的永恒课题。研透作战对手,就要全面细致地掌握对手的情况,既要掌握其过去、现在的静态情况,更要跟踪将来的发展情况。始终盯着不断变化的作战对手,才能把准明天战争的脉搏。应借助一系列用于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工具,突出现实与未来相结合,集智聚力勾画未来对手发展图景。对标实战,搞清楚强敌之强、强敌之弱、强敌之变,才能不断校正练兵备战的方向,为未来战场上反制克敌、实施精准发力提供充分依据。(赵兴刚、袁博,作者单位:国防大学联合作战学院)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  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    本版积分规则

    Powered by Discuz! X3.4  © 2001-2013 魔趣吧